疾病,是负面情绪没有化解的身体呐喊 二维码
18
发表时间:2018-01-13 20:42 负面情绪通常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的,而这些矛盾多源于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和现实不符。
所以,一个人的健康与否,是身心平衡、人际关系和谐的结果。
想要拥有真正的健康,不能仅仅依靠吃补品看医生,更需要学会与人相处,拥有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,也就是提高幸福力。
01
有位女性朋友,年轻的时候,漂亮,心高气盛,追求的人也多,和爱人相处也是趾高气扬的。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生气、发火。
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,她的爱人在事业上发展得越来越好,关注他的人也越来越多,特别是受到许多年轻女性的青睐。
这位先生在家经常被妻子指责,抱怨,在外经常被恭维,渐渐觉得看老婆越来越不顺眼,夫妻吵架也越来越多;再后来,他有了婚外情。
这位妻子心中的积怨和愤怒更加升级了,但一向好强、要面子的她,不愿意让家里人知道,更不肯让亲戚朋友知道,也不能让孩子知道。
于是她变得越来越压抑甚至抑郁,两年后发现得了乳腺癌。
她告诉我,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是怎么来的。
相信你也听说过也许你身边就有,因为各种恶劣情绪淤积于身而导致生病的人。
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证明,人的各种疾病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。
有一本书叫Deadly Emotions(《致命的情绪》),作者是美国执照家庭医生Don Colbert。
他在书中引证了许多近年来关于情绪和疾病关系的研究。
比如经常愤怒和有敌意的人,容易患有高血压和冠状动脉血管疾病;
怨恨、悲痛,不能宽恕和原谅他人,自我憎恨,容易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疾病,如类风湿关节炎、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;
焦虑,容易引起应激性肠道综合症;
惊恐发作,导致二尖瓣脱垂;
压抑的愤怒,容易引起紧张,偏头痛,慢性腰背部疼痛,下颌关节脱臼,纤维肌痛综合症等。
当我们压抑一些负面情绪时,它便会通过身体来表达。
可以说,情绪是疾病之源,疾病是负面情绪没有化解的身体呐喊!
每一种疾病都是身体的呼唤,呼唤得到关注、得到肯定、得到感谢、得到接纳。
许多的悲伤、恐惧、愤怒、不满、抱怨都源于没有得到身体需要或想要的东西。
我给大家分享一张图片,这张图片也是我二十多年求学之路的总结。 03
其实,几千年前,《黄帝内经》里就有“恐伤肾,悲伤肺,怒伤肝,忧伤脾”的记载。
只是现代医学找到了科学的证据,让人能够看到这个变化的路径。而人能够理解和看到的实际上很有限。
所以,情绪致病不再是一种说法,而是现实的存在。
如果我们仔细想想,会发现不管是喜是悲,我们绝大多数情绪都是在与他人相处中产生的。
我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生病是因为你的关系出了问题!
那么我们有多少人学习过决定健康、生死、幸福的情绪和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呢?绝大多数人没有学过。
很多人,谈到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,如何与爱人、孩子、上级、同事、公婆相处时,他们的回答是:没钱,没时间!
可如果哪一天,因为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,医生说,你身体某个部位长了个东西,需要马上住院,还要交几十万元押金,这个时候,他们会突然间变得不仅有时间,有精力,还有钱!
问题是:很多时候即便有时间、有钱,也无法回到健康的轨道。
太多人年轻时耗尽自己的一切资源、时间、精力和健康去创造财富,然后,用积攒的财富去治病。
这样,生命就成了一场为治病积攒钱财的旅程。
钱财已去,健康难留,很多时候,换来的是人去财空。
这就是很多人自动或被动选择的人生之路。
然而,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,从疾病的根源入手。
从经营我们与自己的关系,与父母的关系,与孩子的关系,与领导的关系,与同事的关系入手;从把握自己的情绪入手。
当心情宁静,关系和谐时,疾病就会远离。
在同样受污染的环境中,有的人生病,有的人不生病,主要区别是人的抵抗力不同。
抵抗力的核心是免疫力,而免疫力的基础是一个人能够保持内心宁静,与人和谐相处。
简言之,心情好,免疫力就会提高。
本文来自海蓝博士著作《不完美,才美II》
文章分类:
中醫 日常保健常識
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長期佈施醫藥 分文不取 唯願我華夏同胞身安體健 無中醫即無我中華民族,中醫瑰寶,救死扶傷,兆民萬世所賴,厥功至偉。其法自然,循人身本理,平衡陰陽,通阻化瘀,順道行藥,絕妙殊勝。時值今日,國之瑰寶無人繼承,無人弘揚,實乃國之悲嘁;且今之世人被病痛折磨,無錢醫治、用藥者只能苦苦度日,實乃民之痛心。
噫嘻!為醫者,當心懷天下,此情此景,實不為我等願見。遂誠敬堂於此發心:願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念,為傳承中醫文化,開展公益中醫治療服務,佈施醫藥,為病患排除病苦,不收取任何費用。為病患排除病苦。不收取任何費用。 我們也於此呼籲,值此“國”“民”於水深火熱之際,我們由衷期望有識之士能同共發心,伸以援手,為天下父母身安體健而行醫,為國之瑰寶——中醫的復興貢獻您的一份力量。 現就門診所需義務工作崗位簡介 一、中醫執業醫師 具有《執業醫師證》的中醫執業醫師,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執業水準。發大慈悲心、大願心,願為大眾解除身心病苦。 二、藥劑師 醫藥學專業者或從事醫藥工作者,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與經驗,發心並熱愛以救助病苦,普濟群生為事業。
凡有奉獻精神,熱愛中醫,能依教奉行,老實、聽話、真干,年齡18-35周歲,發心長期護持(一年以上)的社會各界人士。(有傳統文化學習基礎者優先) 注:所有報名者均請將個人簡歷發至如下電子郵箱:2585938065@qq.com 簡歷未附照片,未留聯繫電話者恕不予以考慮。 以郵箱報名為準,不接受電話報名。 如有疑問,可聯系電話:010-64187591 (除此郵箱、此電話之外,均屬無效) 注:所有報名者均請將個人簡歷發至如下電子郵箱:2585938065@qq.com 簡歷未附照片,未留聯繫電話者恕不予以考慮。 聯繫電話:010-64187591(除此郵箱、此電話之外,均屬無效) |